SEM百度竞价招聘求职QQ群 http://nvrenjkw.com/nxzx/4116.html先来看一个事例!
小青结婚十年了,在这十年里,她任劳任怨地工作与家庭两头忙,相夫教子、孝顺公婆,可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好像从来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
自从她怀二胎后,她就和公婆一起住,有次她切菜时,不小心把手指切了一个很深的口子,血不停地流出来,她连忙去找纱布,可刚包扎完,婆婆就拿一副橡胶手套跟她说:戴上这个吧,免得伤口沾了水。
婆婆一副“体贴”的样子更是让她心碎,但她还真的戴着手套做完那顿饭。
像这样的事常发生,数不胜数,每次都是她妥协,妥协后并没有换来别人的体谅,老公和婆婆不体谅她,大家反而变本加厉。她苦闷,难道善良的人有错吗?还是善良的人都命苦?
善良没有错!
容易被欺负的“善良”,其实是软弱,智慧不足。
善良的前提是你有能力保护自己,能全身而退。
若因所谓的“善良”,把自己的幸福都搭进去,那不叫善良,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
善良却生活得不幸福的原因
#你的善良必须要有点锋芒#
没有底线的善良是软弱,没有智慧的善良是愚昧。
因身边人的内心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的改变,越来越“得寸进尺”,从最开始的“习惯”,“可以”变成了最后的“应该”和“必须”。
最终,别人把你的善良当成理所当然,甚至鄙夷,利用或践踏。
不会争取属于自己的利益。
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人都是理性的,在面对利益时都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而善良的人行善举,恰恰是要克服这种理性,牺牲自身利益,传递对别人的关怀。
维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完美形象。
《人性的弱点》的作者戴尔·卡耐基的书中写道,真正赢得他人信任的方法,是“展露自己的缺点”。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总会有一些缺点,若能在别人面前展露出一些弱点,反而能拉近和对方心灵上的距离。
过于心善其实是不懂得拒绝
很多人看起来心善,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是因他们不懂得如何拒绝他人。
马东在创造中曾说过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他说:“当你开始去掩饰自己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失去让别人去喜欢真实的你的机会。”
你越讨好别人,别人越不会爱你。
在心理学上,这类人被认为是讨好型人格,虽然讨好型人格并不是人格障碍,但这种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习惯,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心理学家指出,善良却生活得不幸福,不懂得拒绝别人的讨好型人格是有办法改变的。
一、善良的人,习惯纵容别人的错误:请建立边界意识。
克服讨好型最关键是懂得把自己的需求、情绪、理由勇敢地表达出来。
建立边界意识
这类人与人交往没有界限,可从小事培养自己划界限的习惯,增强自我意识。
讨好型人格的人自我意识薄弱,自尊较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
二、善良的人,不懂拒绝他人的请求:请学会说“不”。
他们的善良不是划不清边界的纵容,而是主观意愿上的刻意讨好。
讨好型人格的人非常敏感,对别人的情感、需求、情绪的同理心过于强烈,以至对别人需要帮助的请求无法拒绝,而自己需要帮忙时又担心麻烦别人,所以不好意思开口。
他们通常不会撒娇,只会服软,不会宣泄情绪,哭也是躲起来一个人哭,伴有自卑心理。
三、善良的人,停止心理的道德绑架。
讨好型人格障碍的人有不健康的限制性心理观念,如“我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这样会让别人不开心”“只要大家开心,我妥协、受点委屈也没事”,这些观念是给自己设定的道德绑架。
四、学会爱自己,不要过多地在意别人的想法。
因你永远也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不必时常和别人做比较,接受并且更爱自己,像对待良师益友,善待自己。
善良是优秀的品格,但不要把它变成你的那心理包袱,它只是我们面对自己和世界的美好的选择。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
有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
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
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很有骨气不肯求饶。
旁观的学生或冷眼相看,或起哄嬉笑,或一走了之。
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多少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多少下,让我替他承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莫逆之交。
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外表文弱的男生则是扬名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途中,我们也需像善良与智慧并存的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拿出罕见的勇气,为了善和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真正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
善意产生善行,同真正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舒服通透。
善良与智慧并存才会收获幸福,愿你能做到真正的善良,且幸福满满!
图为网上下载,不妥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