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被诊断抑郁双相,父母是其患病的重要 [复制链接]

1#

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7分钟

本文章节:

01、母亲不断伤害孩子,却不自知

02、父母深刻反省,能帮助孩子更快康复

03、孩子康复后,能够反向疗愈父母

以上为本文的音频,如有需要可点击聆听

前天,我们深入分析了抑郁症康复者小虹的一些病情要点,点击回看:被诊断为抑郁、双相、精分的她症状复杂,创伤修复后,病情迎刃而解

如果大家看过小虹的详细案例分享,会非常明显地发现,她妈妈给她带来的叠加性心理创伤非常多。

小虹的详细案例分享:她曾被诊断抑郁、双相、强迫和精分,79个小时深度心理干预后,终于成功复学,考上大学!(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光是修复她和妈妈的亲子关系,就进行了至少3次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处理她其它症状时,背后的心理创伤也有很多与其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小虹之所以得病,她妈妈的教育方式负有重大责任,这样说并不为过。

可是,我们经常说原生家庭其实不只有负面影响,也会带来正面影响,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也有两面性一样。

虽然小虹妈妈在无意中给女儿带来了叠加性心理创伤,但在她的影响下,小虹有一颗善良、积极向上、富有责任感的心。哪怕是在她病情最痛苦时,她对待陌生人都礼貌得体,虽然这是类似于“微笑型抑郁症”的掩饰,但也是她良好素质的体现。

而且,小虹现在能康复得这么好,她的妈妈其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愚昧无知,会极大地增加孩子的患病风险;但家长的及时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也能帮助孩子加快康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青少年抑郁症、双相障碍的真正康复,离不开真正的、深入的家庭治疗。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小虹父母、尤其是她妈妈对女儿造成的重要影响。

母亲不断伤害孩子,却不自知

小虹妈妈的性格要强、急躁,做事风风火火。在家里,她掌握了主要话语权;在工作上,她是小学校长,是领导,习惯了对下属们发号施令。

虽然我们不了解小虹妈妈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但根据临床心理干预经验,她这种性格的背后,肯定也与她小时候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有关。可能她的父母对其也比较严厉,爱拿她跟别人对比,不断督促她要更加优秀。

尤其是她的焦虑,一想到跟孩子有关的要紧事,就生怕晚了一点会忘记、会有灾难化后果,她马上冲到孩子房间发出命令,或者是批评,甚至不顾孩子当时是不是在休息。

这不一定达到焦虑症的程度,但其实体现出她妈妈有明显的强迫型人格,追求完美、容易焦虑,在家庭教育上缺乏耐心和包容心。

当然,这种强迫型人格也确实令她在事业上比较优秀,她工作认真、细致、负责任,力求做到最好,最后当上了校长。

可这时,因为她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事业上又有所成就,她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就越来越明显了,表现为偏执、固执、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并容易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

可能有的读者对于“人格改变”比较陌生,其实可以把这看作“人格障碍”的前阶段,没有人格障碍那么严重,但具有一些特征。

比如小虹妈妈是比较缺乏自我反省能力的,在女儿患病前,她从不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她也比较缺乏同理心,女儿从小就压抑、痛苦,经常被突然冲进房间的她吓到,可她是几乎感受不到的。

当然,小虹妈妈的行为没有超出社会规范,她的出发点确实是为了女儿好,也的确付出了很多,只是方法不当,对女儿造成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小虹妈妈的一些特点也是很多父母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带有这一代父母成长时期的时代影响。

她特别好面子,为了让女儿考试成绩好看一点,利用职务之便提前得到考卷,先让女儿做一遍。小虹当时才小学,就连她都发现了,妈妈这样做是为了虚荣心,她心里特别抗拒。

其实那一代的父母很多都这样,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自尊心极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为了面子而不断努力,甚至可能把脸面看得比命还重。这背后肯定有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又比如,她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苛刻,认为孩子考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学才代表优秀。当然,这与她是老师、校长的身份有关,但其实很多普通父母也是这么想的,拼命“鸡娃”,不断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给小虹带来了什么结果呢?

她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成绩优异,言行举止规范得体,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家都说她不愧是“校长的女儿”。

但她内心其实很压抑,总是觉得不是在做自己,非常排斥外界给自己贴的标签和过多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