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考虑自杀的最大因素,来自父母。
这太令人震惊了吧?!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尤其在说到母爱时,我们的脑海中会迅速浮现出“伟大”、“无私”等形容词。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实,“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并不是说父母不会犯错,而是重点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心都是好的,无论是是溺爱纵容还是严厉管教,都是出自一片爱子之心,但是,用错了方法的爱,往往让子女受伤更深,却不自知。
爱来自于父母,伤害往往也来自于父母。而且,无论是爱还是伤害,都将被孩子继承下来,传给下一代。
我最近在读《母爱的羁绊》,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出发,剖析了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疗愈母亲所带来的创伤。文字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大量女儿们的心声,引人共鸣,心生同情。
当我看到其中一些章节的内容时,也会不自觉地结合之前看过的现实例子,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喜欢湖南卫视《少年说》节目,因为它像挑破现实表皮的一根细针,露出平静的表面下那些真实的冲突和创伤;它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种种问题。
节目中,无数受伤的孩子登上勇气台,对父母喊出心声,令人动容,引人反思。
接下来,我想结合节目中一些孩子的陈述,根据《母爱的羁绊》中的相关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与各位家长共勉。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探讨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对母亲角色进行口诛笔伐,也不是为了将责任甩锅给“原生家庭”,而是为了找到创伤的源头,是为了更好的自我疗愈,摆脱母爱的羁绊,是为了创伤不再代代相传。
《母爱的羁绊》:自恋型母亲的3种类型
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是著名的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她通过临床工作研究大量的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了自恋型母亲对孩子,尤其是对女儿,有很深的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麦博士在写作本书时,得到了她那位曾经羁绊她的母亲的支持,虽然老太太担心会被女儿写成一个坏妈妈,但终究还是祝福了女儿,这无疑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母爱的羁绊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7.7购买
“自恋”一词最早出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纳喀索斯是一位非常英俊的少年,他被自己的倒影所迷住,不吃不睡,无法自拔,最终憔悴而死。
自恋就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陶醉的行为表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自恋归为一种人格障碍。
事必躬亲型、心不在焉型和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型,是自恋型母亲的3种类型。
1、事必躬亲型母亲
对女儿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她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并沾沾自喜甚至自我感动着,却对女儿的真正需求毫无察觉。
正如那个把女儿娇惯成“高商低能”的妈妈:
小时候,女儿吃饭不会用筷子,她却不教,只给女儿一个勺子,每次吃饭,她总是不断往女儿碗里夹菜,女儿只管低头吃,导致她上高二了还不太会使用筷子。
当同龄的孩子们已经会自己挑选各种款式的衣服,而她竟然连衣服型号是什么都不知道。
当同龄的孩子们都能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而她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父母做主。
事必躬亲型母亲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她们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权利,干涉了孩子的成长,她们自以为的爱,实际上带来的却是伤害。
女儿被无用感包围,无法认同“低能”的自己,甚至很可能会成为“巨婴”。
2、心不在焉型母亲
顾名思义,心不在焉型母亲心里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容纳孩子。
这个类型的母亲,或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