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8569489.html人生的主导权该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识别人际交往中的操纵行为?该怎么摆脱被操纵?
有些人习惯性地做老好人,属于取悦类型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我认知和情绪经常变化,害怕被抛弃,通过唤起对方的负面情绪进行操控。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想要被关心的过度需求,依赖成瘾,一旦遭到拒绝,就会表现的很无助,生活没希望的感觉。
操纵的发生是个缓慢的过程,例如威逼利诱,直到做出期待的行为。
再就是不断利诱做些小事情,再给承诺更有诱惑性的,但是要长期付出回报的,类似于空头支票的感觉,看上去触手可及,可是再怎么努力也是触及不到。
还有就是间断强化,打破那个持续的正强化之后,改变了频率和行为的可预测性。就像追女孩子,还真不是送花,二十天天写情书,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就突然不写了。在这个时候女生肯定会不适应的,心里一定好奇发生了什么,在就会进入你的思想,揣摩你的想法。
把持续可预计的强化变成了间断的,分部分的,随机无法预测的,从而影响被操纵者对操纵者的感觉,如果时间足够长,被操纵者还有可能对这个感觉上瘾。
不确定性,滋养着无尽的焦虑和压力。
关于操纵和被操纵,只有当被操纵者真正改变自己,而不是妄想改变操纵者,才是解开这段关系的钥匙。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操控者盯上哪?那就是比较善良,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者处在生活或者人生的重大变革低潮期。
一是对别人过分的重视,会失去自我。有取悦别人的习惯和倾向,沉迷于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接纳,自己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会习惯地去做别人认为的好事,即便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比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重要。拒绝了别人,自己就会感到内疚,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二是对自己过分忽视,表现在自我意识模糊,对自己身份个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质疑自己的判断和反应,认为生活中大部分的事,更多的是由别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而不是自己能控制。有些事童年经历导致的,有些是倾向用别人的建议来支撑决策过程。以为询问更多人的建议,自己就能犯错最少,但是决策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三是体现在对负面情绪的过度敏感,让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这是人的天性,避免负面的情绪,不值得也不可能。总是想着不愿意发生冲突而委曲求全,这样的压力会让一个人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