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应对童年的哀伤
TUhjnbcbe - 2025/3/9 13:29:00

没有什么通用的公式可以帮助你应对哀伤。每个人的哀伤都各不相同,持续的时间也有长有短。哀悼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几个月后,几年之后,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哀伤,但一段记忆、一张照片、别人的一句话又会唤起你的回忆,让你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准备好。

哀悼时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就是你对“失去”所抱的看法。关于“失去”,你可能从中学会了,将自己的感受埋藏在心灵深处;你的感情太强烈,不太合理;别人都不这样。找个替代品;换个人,让他们给你你想要的东西。独自哀伤;没人想听你哭泣;别人会觉得你很软弱。给我点时间;只要自己不踌躇不前,一切终将会过去。

面对哀伤时,亲朋好友会希望你能够听取他们的意见,好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建议起了作用。他们会希望你保持乐观,他们也会认为,否认事实、保持忙碌能够减轻你的痛苦。但事实上,对你自己来说,哀悼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你应对事实的能力。

一、接受边缘性人格障碍。

这话听上去可能过于简单,道理对你来说也可能太过于显而易见:为了不再忍受痛苦,你必须要首先接受所处的环境,不论你是否喜欢,不论这个环境是否公平,不论你是否有能力改变这个环境。这条生活理念来源于佛教,心理学家玛莎林汉解释说,接受就是“将无法忍受的折磨转化为可以忍受的痛苦。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既可以是身体上的又可以是精神上的。痛是自然界的信号,它可以告诉人们,有些事情不对,有些事情需要改变。”

停下来想一想:痛苦的信号。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时候,身体或精神的痛苦在向你传达某种信号?你是如何反应的?你的反应是否让你感觉更加舒服了?如果否认痛苦,你的感受又是如何?

接受并不意味着赞成,并不是说接受了某事,你就要为这件事而感到高兴,也不是说接受了某事,你就再也不需要为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的反应而努力。但接受确实意味着你认识到了真实的现实,包括所有的悲伤、幽默、讽刺和回馈,在未来的的某个时刻,你一定会接受到相应的回馈。接受现实,承认问题,这就是第一步。

停下来想一想:将接受转化为动力。你的边缘人格父母有哪些问题一直使你感觉痛苦?列出你对每个事项的看法,承认这些事物造成了你生活中的痛苦。

直面污点。意识到父亲或母亲患有边缘人格障碍,也就意味着要直面这种心理疾病所带来的污点。

那我呢?许多成年子女都不禁会想,自己会不会也是边缘人格障碍患者。如果你在问自己这个问题,那么你患有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就还是比较小的,因为这种疾病的患者经常会发现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思维、感觉和行动,患者觉得自己完全正常,疯狂的是外面的世界。不过,如果父母患有这种精神缺陷,那么你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可能也会从他们那里学来一些不正常的世界观、应对压力的不良方式或与他人交往的不良倾向。意识到这一点,辨别出这些不良的理念和方式,做出改变,这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大步。

将两面性的事物合理化。对于成年子女来说,难以面对父母精神缺陷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接受这一事实的同时,他们还要接受那些完全相反的情景。一位性格残暴、常常忽视子女的父母,有时候也会让子女感到爱和舒适。这可能会使你质疑自己的经历,因为你很难相信,一位在某些情景中表现正常的父母,在另一些环境中就会给他人带来极端的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对于那些见识过父母极端两面性表现的成年子女来说,将完全不同的两面统一起来看是极其困难的。

停下来想一想:探索极端情景。回忆一个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很不相同或完全相反的几种情绪。使你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用十分来作为满分,你的反应程度有多少分?

这项练习的目的在于帮助你理解父母在做出完全相反或前后矛盾的行为时,心里大概是怎么想的。在面对充满压力的环境时,每个人的反应能力都会发生波动。但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来说,他们已经将自己逼到了极端,这种波动也被随之放大。有时候,他们的波动与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这并不是为他们的行为找借口,而是要帮助你理解你的经历。

内容来自《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应对童年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