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一个在老一辈的口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其实当今社会的相亲,不单单只是为自己寻找另一半而进行的一场约会。而是一种新的‘社交手段’。
有一部分人非常热衷于相亲,这个热衷是在自己乐意相亲的前提下。他们对相亲并不排斥,认为虽然最后两个人没有结果,但也有可能成为朋友。但往往他们的成功率不高,因为相亲的次数越多,眼光越高,越不好找,总认为还会有更好的。
但也有一部分是恐惧相亲的,他们认为相亲就是把双方彼此的家底全部摊开,来看双方是否适合彼此,学历的高低、父母的背景等等。同样也反感在陌生人面前交谈。
也许,在现如今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充斥着我们,上班族一周的休息几天,恨不得全部拿来过自己的娱乐双休,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去找男女朋友,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会被催,个人不急,家人急,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相亲在适合不过了。
很多的情感类的文章,都有提到关于相亲的事情:相亲时如何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穿着怎么加分,要注意哪些细节,如果得知相亲后女方对自己的想法等等。
那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如何去判断自己适不适合相亲,有些人会说相亲哪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只要有人介绍,订个时间去相就好了嘛。
可是我们不知道的事,其实有很多的男人,女人是不适合相亲的。他们一方面是反感相亲,另一方是性格,心理问题。如果这类人答应去相亲,那也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心理负担。
例如给对方造成一种敷衍人的现象,又或者是在过程中表现的过于强势,过于高傲,觉得对方的经济条件,相貌都比不上自己等等,这些都是不适合相亲的现象。
记住不适合并不代表不可以。
那么如何通过自己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相亲呢?
一心理上
1.回避型人格障碍:
存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是指:长期和全面地脱离社会关系。在生活中表现回避、退缩,过分敏感,易于焦虑,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在性格上都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但是对于回避型人格来说,有轻有重,轻的时候可能不常出门,家人也无法感知,但如果家人没发觉,还一味的逼迫自己的孩子去相亲,那无疑会为他的回避型人格加重病情。
2.社交恐惧症:
存在社交恐惧的人是指:以过分或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
这种病情的出现多半有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从小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导致孩子成年之后的性格。所以他们也往往不适合相亲,因为他们对陌生的人会表现出一种极具反感的表现。当然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恋爱,不能结婚。
可是相比较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们更喜欢身边一成不变的熟悉的人。
3.自恋型人格障碍:
妄自尊大,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智慧和成功的幻想,自我中心,不仅令他人无忍受,且也会给自身带来适应不良的痛苦。
他们在相亲中的表现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不自在,不懂得与他人相处。
人格障碍总共分为六种,这里列出三类,来说明本身有性格缺陷的人本身是不适合通过相亲的途径来寻找另一半的,当然这不是对他们的排斥,而是为别人负责的一种表现。
二心态上
1.目的不同
如果本着是为去找另一半而进行的相亲,那么我认为,你成功的几率很高,如果是当做一种消遣和追求刺激的一种约会,那也就意味着你是一个极其不负责的人。
2.父母逼迫
很多的大龄剩男剩女不愿走相亲这条路,如果答应相亲那多半也是被家人逼迫。那么如果不是自愿,建议等做好心理建设在去,一旦另一方觉得你还不错,想以后继续交往,这时你的父母不会去认真听从你的想法。被逼相亲和被逼约会。你的没感觉,也只会耽误你俩的时间。
相亲本无坏意,但出发的点,决定着你的态度。
自我判断自身适不适合相亲,是对彼此都负责任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