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自我疗愈的案例当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孩子总是希望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站在父母的角度,希望寻求帮助来共同改造孩子。试图改造他人的心情有多么的迫切,你所遇到的阻力就会有多么的强烈。由此会带来的控制欲好像握在手中的沙子,当你越是用力,沙子流失得也就越快,当你越想控制他人,他们就越是会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引发出激烈的矛盾冲突,于是他人即地狱!问题不出在他人身上而出在你自己身上!
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意识疗法指出焦虑是未来不安在当下头脑的投射,焦虑的核心是不安全感。为了安全感的需求,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下发展,任何超出自己预料之外的事情都是不允许的,在无觉之间干涉孩子的个体意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表现出来的就是强烈的控制欲。
你上什么学,交什么朋友,参加什么兴趣班,今后找什么工作,与什么人结婚都必须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乍看之下一切是为了孩子好,而实际上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内在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当苗出了问题未必是苗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土壤的问题,问题不出在孩子身上,更是出在父母自身的焦虑上。
在这种原生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也就失去了人格的独立性,表现出来就是毫无责任心跟过度的依赖性,有的孩子长大以后即便参加工作了,也会事无巨细向父母禀报,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应对的能力。有的孩子长大以后即便结婚了,也会将父母拉到自己再生家庭关系里面来!让父母给自己拿主意,将选择的权利交给父母!
根据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人终究是要独自面对社会,人终究要对选择的人生负责。一个人没有办法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一个人没有办法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责的时候,会导致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说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等神经症,又或者会导致依赖性人格障碍,前者会怨恨父母,继而疯狂地逃离父母。后者会怨恨社会,终将被社会边缘化!
所以意识疗法就指出了这个现象:焦虑症患者或者说人格障碍患者的原生家庭往往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同时又意识不到由于自己的焦虑将自己也慢慢演变成控制欲强烈的父母,成为父母的影子,因为这种不安全感会通过控制的形式不断传递给下一代,循环往复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