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测试(1)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心理问题是指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
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心理障碍主要是指神经症、人格异常和性心理障碍等轻度失调。
精神病是指人脑机能活动失调,丧失自知力,不能应付正常生活,不能与现实保持恰当接触的严重的心理障碍。
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特别是判断是否有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是一个心理评估和诊断问题,需要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根据严格的诊断标准,按照严格的程序去实施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事实上,大学生中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适应问题
在大学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尤其在大一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新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往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环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等相差很大。上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和适应。有的学生思家、恋旧,有的厌学、仿徨,有的失眠、抑郁,更有的则想休学、退学等等。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学校里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在家里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而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挫折时,一些学生就会显得无所适从,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例如某大一女生,上学不久就想退学,原因是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失眠,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丧失自信,产生自卑,无法面对新的生活,常常感到精神紧张,心情烦躁,不能再坚持下去了。
2.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末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感到难以适应,产生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自信心下降,每逢考试时就生病或者不敢考试,甚至患上考试焦虑症。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系列的学习问题,比如学习方法不得当、提不起学习兴趣和考试焦虑等等。
3.人际关系问题
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学生一方面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与同情,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又不能正确认识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使他们陷入交往的误区。例如,人际失调、交往嫉妒、自卑、孤独、社交恐惧等,久而久之,形成忧郁症、交际恐慌症等心理疾病。
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中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键康成长。例如,一男生上了大学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上学一年多,和班上同学很不融洽,跟同寝室人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后来搬出宿含,几乎不与同班同学来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常常感到特别的孤独和自卑,情绪烦躁,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
4.恋爱心理问题
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门的热门话题,也是大学生们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