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格解体障碍和躯体化障碍的异同
TUhjnbcbe - 2020/11/18 13:33:00
急性白癜风 http://www.sjqbdf.com/
在我近四十年的精神科临床工作中,诊断的人格解体障碍不超过30例,但几乎都是在最近十几年诊断的。与此相反,我诊断过的躯体化障碍却有很多,只是近些年诊断的病例更多。尽管这两种精神障碍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不同,在疾病分类体系中,也分属于不同类别,很少有人认为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在我看来这两者确实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从疾病现象及其发展过程来看,这两者极为相似,伴随的共病也常重迭,治疗难度也非常相似,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不佳也几乎相同。甚至,深入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发展过程,让人觉得这两者像是本质相同、现象相异的同一类别的疾病。人格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disorder)的核心症状是与焦虑情绪紧密关联的人格解体体验和现实解体体验。人格解体体验是患者主观上感受到其“自我状态”或精神活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特性发生了趋向削弱方向的改变,使其感到自我意识的完整性或清晰度不正常,引起其焦虑,并使之采取刻板重复的验证方法来确认其感受的真实与否。例如,患者会感觉到自己感知和思维不真切、不清晰、不连贯,精神活动效率低下,或感觉到对自己行为的管理和控制不到位,甚至感觉到自己的喜怒哀乐都不够真实、不够鲜明、不够深刻。有患者将这种难以言传的体验描述为像是在“半梦半醒”的状态糊里糊涂地活着,或感觉到自己是以一种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行尸走肉”的状态麻木不仁地活着,以往生活的鲜明生动的真切性已与自己绝缘。因为这种异常感受多在焦虑状态下骤然出现,在强化患者焦虑情绪的同时,又促使患者采取检验验证这种异常感受的行为,如眨眼、掐身体引起疼痛、摇摆身体等,试图比较与以往从事这些行为动作的差别。在最初发生时,这样的人格解体体验可能并不持续,患者检验的动机源于要回答“我怎么啦?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看还会再出现吗”等疑问。在此种伴有焦虑情绪的心理状态下,人格解体体验的出现频率会逐渐增加,并可能发展到相对持续的程度。现实解体体验是患者主观上感受到其周围环境的生动性特征变得模糊或不真切了,如觉得周围的声音变得遥远了、光线暗淡了,周围人们的言行举止也似乎变得不那么鲜明生动。患者能意识到不是环境事物真的发生了变化,而是自己的感受能力发生了变化。此时,患者同样有焦虑和验证行为,症状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也会增加,并可能发展到较为持续的状态。实际上,现实解体体验与人格解体体验往往同时出现,并共同存在和发展,只是有时两者的程度有不同步的消长变化。人格解体障碍的症状还包括自感“自我分裂”,即感觉到自己分裂为两个平行的自我,一个自我“超然”地观望着另一个自我的活动。英文文献中用“分身体验”(out-of-bodyexperience)来描述这种现象。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disorder)的核心症状是有严重影响其生活或功能但查无实据的躯体疼痛或其他躯体不适症状,对这些躯体症状的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格解体障碍和躯体化障碍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