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格障碍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听花有声读书15科恩伯格与边缘人格障
TUhjnbcbe - 2021/1/3 3:35:00
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700.html

奥托?科恩伯格(—),是当代精神分析整合者,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研究专家,移情焦点疗法的创立者。

科恩伯格提出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他强调情感在建构内在客体关系中的作用,论述了客体体关系、情感和驱力三者的关系。内在的客体关系包含着构成驱力和情感的成分,情感附着在自体和客体表象上,在自体客体表象之间起着联结作用。

婴儿在与母亲的互动中,所体验到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将客体表象与自体表象联系起来。婴儿所体验到的强烈愉悦情感,导致了“全好的”自体与客体表象单位的内化。强烈痛苦和恐惧的体验导致了“全坏的”自体和客体表象单位的内化。

婴儿所有原始情感(恐惧、愤怒、悲伤、喜悦、惊讶、厌恶、羞愧等)经过浓缩和聚合形成两个重要的情感体验系列,即爱欲和恨。爱欲是以性兴奋为基础产生的;恨是以愤怒为基础产生的;性兴奋是力比多的核心情感;恨是攻击驱力的核心情感。婴儿将愉悦的情感与母亲的潜意识中的爱欲进行不断整合,就构成了力比多驱力。将痛苦的情感与母亲潜意识中的敌意结合,就构成了攻击驱力。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由不同群集的内在客体关系组成的,基本的的客体关系单位是构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基本材料。科恩伯格认为,这种观点是当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观念。

客体关系的单位包括三种成分,即自体意象、客体意象和联结这两种意象的情感倾向。严重人格障碍者是内在客体关系极其扭曲的人。

科恩伯格在长期临床治疗实践中,对边缘人格障碍的研究和治疗取得很大成就。

他认为边缘性人格组织是所有人格障碍的潜隐基础。边缘性人格组织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自我比较虚弱。缺乏对焦虑的耐受性,缺乏对冲动的控制性,也缺乏成熟的升华通道,自我边界比较模糊。

第二,使用原始的防御机制。其中分裂是边缘性人格组织者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另外还有原始理想化、投射、投射认同、否定等。

第三,内在客体病理性。由于边缘性人格组织者的没有能力对好与坏两方面进行整合,他们内在是全好或全坏的分裂状态,会严重妨碍自我和超我的整合。

第四,人际关系比较糟糕。他们会表现出对他人的直接利用,无理的要求、不加掩饰的操纵他人。

第五,身份认同紊乱。对他人,对自己的知觉常常是矛盾的、不一致的。在心理治疗会谈中,他们描述充满矛盾性,行为和个人史都很混乱,治疗师很难将这个人视为一个完整的人。

20世纪90年代,科恩伯格及其同事在表达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为系统,也更具程序化的移情焦点治疗。移情焦虑点治疗由基础理论、治疗策略、治疗战术和治疗技术四个部分组成。

一、移情焦点的基础理论。边缘人格的障碍的病理是病人早年内化形成的病理性客体关系在此时此地的潜意识中强迫性重复。心理发育固着在前俄前,并过度依赖分裂和投射认同等原始防御机制。导致内在客体关系是以原始、相互分裂的形式存在,并形成了边缘性病人特有的身份认同紊乱。

二、移情焦点的治疗策略。针对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促使身份认同紊乱向整合方面转变,形成多维、内聚、整合性的自体意象和客体意象。逐渐放弃对始防御机制依赖,运用较成熟的防御机制。在整个治疗流程中通过四种策略来保证实现治疗目标。(1)确定主要的客体关系。(2)观察和解释患者角色逆转。(3)观察和解释那些相互防御对抗的客体关系配对的联系。(4)整合分裂的部分客体。

三、移情焦点治疗战术。包括七点。(1)选择优先主题。(2)保护治疗框架。(3)保持中立。(4)对现实事件进行干预。(5)分析正移情和负移情。(6)分析原始性防御机制。(7)利用反移情。

四、移情焦点治疗技术。基本的技术仍然澄清、面质和解释。

柯恩伯格与科胡特之间所发生的论战是精神分析著述中最有趣的思想论战之一。

科恩伯格认为科胡特的低估了是攻击的重要性。他认为攻击性是自恋性人格障碍原发病理因素。而科胡特则认为,攻击性是继发的,是自恋受伤的副产品。

科恩伯格认为自恋视为病理性的,科胡特认为自恋是健康的。

科恩伯格认为治疗师在治疗中,应该采取中立的态度。科胡特认为在治疗中,治疗师应该共情地反映来访者的体验。

科恩伯格和科胡特的紧张对立,对精神分析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也为精神分析的从者拓宽了临床选择的范围。

柯恩伯格是当代精神分析整合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将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观点整合起来,提出整合性的客体关系理论和移情焦点治疗方法,从而扩大了精神分析的应用范围。

对科恩伯格批评最多就是认为他的理论推测的成分较大,证据不足。他过于强调治疗师的中立,,反对支持技术,使得这种治疗方法显得简单刻板。另外,他的著作充满技术术语,令他成为最难以理解的当代分析学者之一。

参考资料: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作者史蒂芬·A·米切尔/玛格丽特·J·布莱克,译者:译者:陈祉妍/*峥/沈东郁,商务印书馆出版,;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克恩伯格研究》,林万贵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美)JohnF.Clarkin,(美)FrankE.Yeomans,(美)OttoF.Kernberg;许维素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菊红

壹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获“年度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奖”。

暖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蝉联暖心理最佳心理咨询师,优秀心理咨询师,五星好评最多心理咨询师;目前在暖心理平台有人咨询过,好评率99%,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

预约ljh

我愿意和你在人性深处相遇

找回自己的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花有声读书15科恩伯格与边缘人格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