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提起反社会人格这个词语的时候都会感到不寒而栗,因为这种类型的人就像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颗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把你炸得遍体鳞伤。
曾经看到美国的一个新闻,一个很小的孩子蓄意谋杀自己的亲人。我当时真的无法相信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冷酷的心肠。在看了报道之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反社会人格。
她是美国一个六岁的女孩子,由于拥有反社会人格,所以经常趁领养自己的养父母不在的时候打骂自己的弟弟,下手也是往命脉处的,但是养父母回来之后他总是把自己置身事外。
当养父母察觉到不对,在自己的家里安装了监控的时候他们才发觉了这个真相。但是当时的他们只是觉得孩子可能心里有点创伤,带她到处去看医生。当最权威的医生告诉他们孩子是反社会人格的时候他们还不相信,并坚持医生误诊了。
直到有一天,养母找不到刀了,在小女孩的房间里找到了,询问她为什么藏刀的时候,他们才确信孩子确实有反社会人格。因为孩子用着无比冰冷的眼神告诉他们她想杀了他们,她的养父母才感觉自己无法承担起养护她的责任,因为她的眼神不像孩子,里面也没有任何的温度。
他们为了保证家里弟弟的安全把他送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因为他们无法相信她如果还待在家里的话,会带来什么不可想象的后果。
看到这,你不禁会说反社会人格有这么可怕吗?我可以确定的跟你说是的。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反社会人格吗?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的全称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者社会性病态,是对社会影响最严重的类型。患病率在发达国家为百分之4.3-9.4,我国台湾地区为百分之0.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愧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反社会人格有什么特点?
1.高度攻击性
反社会人格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冲动-攻击性,一种是社会退缩型。在十五岁之前有过暴力行为的人就比较偏向于高度攻击性,也就是经常打架的孩子们更有可能是这种类型,他们具有终生发生身体暴力的倾向。
高度攻击性的孩子们在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如果交谈的方向没有按照他们想象的发展的话他们可能就会对你挥拳相向。
2.无羞惭感
反社会人格的孩子们没有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自主神经反应。反社会人格的人做出一些我们难以接受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不会跟我们产生一样的羞愧情感,反而还有可能因为我们的反应而产生一种快感,导致他们以后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3.行为无计划性
反社会人格的孩子们的行为大多是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驱使的,缺乏计划性或预谋。
他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按照本能去做的,而不是跟我们一样会考虑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许多问题。
比如最近有个新闻说有一个男人把路上的一个陌生女生打了。他们两个人并没有交集,当警察问他为什么要打这个女生的时候,他说只是当时脑子一热就打了,这就是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
4.社会适应不良
拥有反社会人格的孩子们的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有显著背离,所以他们会更加的引人注目,这是由于他们对现在的社会的适应不良。
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的习惯时都要穿衣服,但拥有反社会人格的人可能会衣不蔽体,然后就会引起